Search

「我想幫我的朋友問一下,我有一個朋友,他最近失戀了,想知道他能怎麼做,來挽回…」「承認吧,你就是你的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「我想幫我的朋友問一下,我有一個朋友,他最近失戀了,想知道他能怎麼做,來挽回…」「承認吧,你就是你的朋友」,有時候我們會在生活裡看到這樣的情境。

雖然很多人會覺得像上面這樣「假裝是自己的朋友」的做法,好像只是因為不好意思承認自己遭遇問題,但是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書裡告訴我們,這也許這是一個處理內心對話,不被負面情緒綁架的好方式。

我們的內心對話有時候會把過往的經驗像是播影片一樣重現,但有別於看影片時的固定視角,我們在內心重現過往情境時,是可以選擇「身處其中的第一人稱視角」或是「像是旁觀者般的客觀視角」的方式,《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》作者伊森克洛斯博士嘗試探究:內心視角的切換,會讓感受呈現不同的強度嗎?於是他做了以下的實驗。

他們邀請了兩組參與實驗者,分別請他們回想自己某一次很不愉快的經驗,但是A組請受試者以透過自己眼睛第一人稱的視角進行,B組則是請受試者以「像是旁邊牆壁上一隻蒼蠅」的旁觀者視角進行回想。之後,分別請受試者敘述自己的感受,結果兩組人在敘述時的差異相當明顯。

以第一人稱視角進行的受試者,其情緒的感受很強烈,聚焦在其受傷的感受上,他們的內在對話為自己帶來更多、更強烈的負面感受。但是以「牆上蒼蠅的視角」進行的受試者,都能夠比較客觀,平和的重述那次經驗,甚至表現出性的洞察。由這個實驗可以看到,退一步觀察、梳理自己的經驗,可能有助於我們改變自己心中內在對話的調性。

伊森克洛斯博士後續的研究還發現,拉遠視角去看待當下的情境,也能夠抑制受試者在壓力情境下的「戰或逃」反應,減少大腦內的情緒活動,使人在受到挑釁時感到的敵意和攻擊性都比較少。

不過克洛斯博士也提醒,拉遠視角除了可以減輕負面情緒的影響,同樣也對正面情緒有類似的效果,所以當你在回憶或是在當下感受到值得慶祝與享受的情境時,還是用自己身處其中的第一人稱視角進行吧,這樣你會更開心,正面的情緒也會更持久一點。

#老查隨意讀
#強大內心的自我對話習慣


Tags:

About author
not provided
出租大叔 數位轉型顧問 我是老查 Youtube頻道 說書人 老查商業好書簡報 主理人
View all posts